时间:2022-10-02 01:24:17 | 浏览:7827
蚌埠市淮上区一蔬菜大棚 蚌埠市淮上区区委宣传部供图
蚌埠市淮上区一蔬菜大棚 蚌埠市淮上区区委宣传部供图
中新网安徽蚌埠6月8日电 (刘浩 怀萱)“人都往外走,村里留不住。”这是以前村民对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小蚌埠镇双墩村的描述。如今的双墩村已然换了模样,村民们搬进了环境整洁的居民小区。
近年来,小蚌埠镇双墩村坚持党建引领,推动乡村组织建设、文化建设、产业建设,凝聚起乡村振兴强大合力,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为了让村民腰包鼓起来,近年来,双墩村从产业扶持和技术服务等方面入手,不断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现代化农业产业为载体,引领农民转变生产方式,建起了一座座蔬菜大棚。双墩村结合本村实际,进一步整合资源、扩大种植面积、丰富种类、提升技术,指导农户壮大产业,不少农户在组织引领下逐步发展成大型连锁体验型草莓农场,从特色种植业入手,打造集储藏、观光、研学等为一体的新型农业产业项目。
双墩村按照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积极探索,建立了由全体工作人员、物业、安保三方联合组成的楼长队伍和村议事团,综合运用常态查事、当面说事、集体议事、组团调事等自治方式,发挥村居矛盾化解“桥头堡”和诉源治理“第一站”作用,通过“问题联解”打通富民强村的“筋骨脉络”。
同时,双墩村还利用在建的双墩遗址公园和双墩历史博物馆旅游资源,积极打造“小吃群”等配套产业,盘活闲置房屋和土地资源,逐步形成“遗址观光+采摘游园+农家乐”的发展模式,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绿色蔬菜是百姓餐桌上的常客。在蚌埠市淮上区曹老集镇清河村的蔬菜大棚里,小青菜鲜嫩。“一年四季都有活干,可别小看这些大棚,这可是我的钱袋子。”村民吴正雷笑呵呵地说。
在大棚里,村民们娴熟地收采小青菜。“按照现在市场行情,一亩地蔬菜大棚年净收入就能达到1万多元,去年市场行情好的时候,甚至可以达到5万多元的收入。”种植大户高增西说。
清河村党支部书记高磊介绍,清河村共有1500余座蔬菜大棚,238户村民种植了小青菜等蔬菜,不仅带动了周边村发展蔬菜种植面积达700余亩,还带动了本村及周边村庄近百人就业,为群众开辟了增收致富的渠道。同时,去年上级党委政府拨付了50万元扶持资金用于建设清河村蔬菜交易集散中心,现已竣工验收,投入使用后将给村民贩卖蔬菜带来更大的便利,也能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完)
2022年1月1日上午,区委书记李朝锋主持召开会议,听取研究魏都区产业发展、经济运行工作。区领导何长成、常江辉,区发改委、区政数局、区科工局、产业集聚区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会议听取了重点项目建设进度、产业集聚区体制机制改革、工业企业经济运行、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赵振杰今天,《河南日报》八版在右上显要位置,刊登了濮阳市南乐县推进“两代表一委员”履职服务规范化建设的探索。对于这项探索,《河南日报》一稿导语里直言,这是个“大动作”,而且是开全国先河的“大动作”——7月14日,《中共南
9月8日,博望区举行“博望十年”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 博望区委宣传部供图中新网马鞍山9月8日电 (记者 张强)安徽省马鞍山市博望区8日举行“博望十年”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此次集中开工重点项目19个,总投资103.6亿元。其中,产业类项目
说起安徽人们想到的往往是合肥、黄山这些地方,其中有一座城市可能很多人都不熟悉,甚至知名度都比不上阜阳、蚌埠,这座城市就是宿州,对于外地人来说,宿州没什么让人记忆颇深的地方,名气还不如下面的砀山,好歹砀山梨还是有些知名度的。宿州堪称安徽最没存
澎湃新闻记者 汤琪 实习生 何朗朗“在中国,应该没有人不知道延安。”一名当地的受访者如是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说道。80多年前,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西北革命根据地。从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在这里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