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的“底气”

时间:2022-09-11 13:43:14 | 浏览:396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  粮食连年丰收,农村经济向好,农民增收步伐在快车道运行,这是安徽战胜各种困难,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底气所在。 · 一份817.52亿斤重的“承诺” ·  时值惊蛰,春雷激荡,万物生发。  辽阔的皖北平原上,4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

  粮食连年丰收,农村经济向好,农民增收步伐在快车道运行,这是安徽战胜各种困难,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底气所在。

 · 一份817.52亿斤重的“承诺” ·

  时值惊蛰,春雷激荡,万物生发。

  辽阔的皖北平原上,4280万亩冬小麦抖动着叶片醒来。田野里机器轰鸣,到处是浇水施肥的农民;皖江两岸,一座座温室大棚里,早稻育秧已经开始。大棚外的油菜大部分已进入蕾薹期,皖南地区和沿江部分田块已开了花,金黄一片。

  早春安徽,孕育无限生机。

  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运民生的“压舱石”,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今年我省按照国家要求,全年安排播种面积10953万亩,保证粮食产量继续稳定在800亿斤以上。

  “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

  我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面积、产量不能掉下来”的重要指示精神,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主动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粮食总产817.52亿斤,创历史新高,实现 “十八连丰”,顺利完成国家下达任务,也为全省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提供了支撑。

  817.52亿斤,这个总产量在全国排到第4。同比增产的13.72亿斤,足足占全国增量的5.1%。

  10多亿人吃饭,粮食从哪里来?安徽是31个省市自治区里,用一只手数得过来的那几个。如今,安徽是全国仅有的5个粮食净调出省之一,也是南方省份里唯一一个。数据显示,近5年安徽外销粮食每年都超过1300万吨,而且呈现逐年增加趋势。

  坚定不移扛粮食安全担子,这是安徽对国家的庄严承诺。

  · 一个强农富农的路线图 ·

  3月4日一早,合肥,一场特殊的工作会召开。全省所有县市区的农业农村局长集体观看典型案例宣传片,并聆听“两强一增”培训讲解。

  安徽目前离农业强省还有差距。农业要强,农民要富,我省已启动重大行动“两强一增”。两强,即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一增,即增加农民收入。

  科技越来越成为增产增效的主动力。推进科技强农,到2025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将提高到67.5%。为此我省将开展农业“四新”科技成果转化、种业强省建设、种养业提质增效、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农业绿色循环发展、数字赋农等6大行动。

  谁来耕种土地?手持镰刀劳作,是许多游子梦回的场景。但时代早已走远,农业已进入装备时代。

  推进机械强农,到2025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要达到85%。为此我省要开展优势产业集群壮大、特色农机研制补短板、全程机械化、社会化服务、农业“标准地”改革、仓储冷链设施建设等6大行动。

  今年春季农业生产,全省将投入各类大型高性能农业机械50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0万台,高效能植保机械18万台(植保无人机3万台),耕整地、施肥机械10万台,水稻插秧机2万台。在病虫害防治上,将组织发动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5300个以上,落实小麦赤霉病全程绿色防控提质控害增产技术模式。

  加快农民增收,我省将会聚焦补齐短板,分类推进,精准施策,开展工资性收入倍增、财产性收入扩量、经营性收入壮大、转移性收入提升等4大行动,力争2025年农民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 一幅见山望水的美丽画卷 ·

  村落,是乡愁最重要的具象之一。

  从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安徽大力推动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

  去年,省以上财政安排美丽乡村建设资金超过10亿元,此外市级按照每年不少于5000万元、县级不少于1000万元配套投入,全面推进767个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年度建设任务。目前全省已建和在建美丽乡村中心村累计9598个,其中省级中心村6558个;建成美丽乡村中心村8290个,其中省级中心村5791个。

  到2025年,我省将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努力实现美丽乡村“441”建设目标,即建设4000个左右美丽乡村中心村、40000个左右美丽宜居自然村庄,提升1000个左右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建设水平,服务功能向周边村庄延伸。力争实现美丽乡村建设覆盖直接受益人口占全省农村常住人口40%左右。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要求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让广大农民的家园更宜居。文件指出,要“落实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要求”,强调要“坚持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明确要求启动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要“因地制宜、有力有序推进”。

  我省将严格落实这些要求,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不搞“一刀切”。要尊重农民意愿,采取更符合实际的方式方法,把工作做得更细致,用“绣花”功夫建设美丽乡村,打造徽风皖韵美丽乡村升级版。

  不断地探索中,安徽对村落和院落的价值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巨变的年代里,家园并不只在过去,家园更是未来。以奋斗与奔跑的姿态,将今日之蓝图织成流光溢彩的现实,便是明日故乡的模样。

  见山望水,记住乡愁。

  从惊蛰出发

  携手去迎接更美好家园吧!

相关资讯

友情链接

SEO域名抢注宝宝起名网妈妈知道币圈卡地亚腕表之家黄鳝养殖技术三门峡新闻头条网商标注册查询官网跆拳道培训网原油期货网蛇宝宝取名字大全宠物狗品种网贵金属行情网丛林穿越运动电饭煲品牌网恒山旅游攻略林肯汽车网广州新闻资讯网湛江头条新闻网
安徽旅游网-安徽旅游攻略自助旅游、安徽必去五大旅游景点、安徽省内旅游景点推荐、安徽省十大旅游景点排名、安徽周边景点排名大全、安徽古镇旅游景点排名攻略资讯。
安徽旅游网 jiel.cn ©2022-2028版权所有